别 有 深 情 一 万 重
----与台湾古筝大师魏德栋教授“零距离”印象
姜淼 王冬婉
第二届中国筝岛国际艺术节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道了艺术节的盛况。在这届艺术节当中,有两台重头戏:一台是创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2348人古筝大合奏;一台是名家名团专场音乐会。第一台戏的上演取得了让广大观众瞠目结舌的艺术效果,以演奏人数最多,合奏水平最高而一举刷新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英国吉尼斯总部的博士认证官现场进行了认证,并为中国筝岛颁发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第二台戏的上演亦为精彩,名团名家纷纷登台,身怀绝技施展才华,典雅舞台百花齐放,各门各派尽显风流。音乐会中,魏德栋教授和廖春兰校长所率领的台湾两团表演不俗,尤其是由魏德栋作曲并领奏的《月桃香满月桃山》,让台下的1500多名参加艺术节的古筝选手感到耳目一新,他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台湾的新老筝家。与魏德栋教授同台演出的我们,也在后台为他们的成功表演叫好喝彩。这里有对他们艺术造诣的赞美,也有对他们深厚情感的流露。回想起我们与魏德栋教授及他们乐团成员的“零距离”接触的日子,我们有很多话想说。
出访台湾——亲眼目睹大家风范
2006年2月,我们东方女子古筝新筝乐团由国台办批准赴台湾访问演出。在台湾访问演出期间,我们尝尽了美食,看尽了美景,可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与魏德栋教授及台湾筝家的古筝艺术交流,尤其是魏德栋教授那种让人铭刻在心的大家风范。
我们刚住进台北圆山大饭店,就从台湾方面传来信息,魏德栋教授要会见我们,并邀请我们到他的古筝教室去参观交流。
对于魏德栋三个字,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我们自从孩提学筝时就知道台湾有个梁在平老师,还有个魏德栋老师。是梁在平老师把筝艺带到台湾,并为在台湾传播筝艺而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是魏德栋老师及众多老筝家在台湾创新发展了古筝艺术,把台湾古筝艺术推向了一个新水平。当我们听说要与魏德栋教授“零距离”交流筝艺时,心情格外高兴。访问团团长王天一老师告诫我们说,要珍惜这次交流机会,虚心向魏德栋教授及台湾的广大筝家学习,这对了解掌握台湾古筝演奏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至关重要,对丰富我们的古筝艺术理论和演奏实践也有着重大意义。
我们如约来到魏德栋教授的古筝教室,他和他的学生早已等候在那里了。站在我们面前的魏德栋教授是那样的和蔼可亲,笑容可掬。他热情地为我们让座,亲自为我们倒茶递水。他中等身材,体态匀称,一副近视镜架在他那极富艺术气质的白皙脸庞上。他没有摆出大师的架势,可我们感觉他更像大师。他的教室并不宽敞,屋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古筝,靠墙壁的书柜里装满了各类古筝书籍和文学书籍,其中还有我们编写的古筝教材。
大家落座后,魏德栋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他创办的台北正心筝乐团的情况,介绍了台湾古筝艺术的发展情况。之后,我们就古筝艺术的创新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谈,并对一些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现场演奏。交流结束后,魏德栋老师对我们极尽赞美,没有炫耀自己一句。为表达艺术交流的真情,在台湾的公演中王天一团长在没有事先安排表演的情况下,专门为魏德栋教授及台湾广大筝家演奏了一首大型古筝协奏曲。魏德栋教授亲自组织录制,并制作成DVD在台湾广泛发行。在访台演出的总结会上,王天一老师说,什么是大家风范,你们看看魏德栋教授的所作所为就找到正确答案了。
济南会见——忠厚长者语重心长
2006年5月,魏德栋教授给我们打来电话,说他已经到了山东淄博,并告知我们他此次来大陆是应山东菏泽学院之邀进行文化交流演出的,本想来看望我们,可日程安排不允许。
王天一老师得知此信息后,派我们代表东方女子古筝新筝乐团前往山东看望魏德栋教授。
出现在我面前的魏德栋教授,还是我们在台湾见面时给我们的最初印象——一派大家风范的忠厚长者,这个最初评价好像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面相是善恶的外露。不然的话,算命先生和相面先生就不会看的那么准了。但也有例外,有的面善心不善,有的面凶心不毒。可反映在魏德栋教授身上,面相和心地是高度统一的。
魏德栋教授见了我们之后,首先关心的是王天一老师的情况,再就是东方乐团的建设情况。当我们介绍了王天一老师和东方乐团的情况后,他非常动情地说:“王天一教授对筝乐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东方女子古筝新筝乐团的显著成绩是辉煌耀眼的,你们遇到的困难越多,就越能把你们磨练得更加成熟,你们遇到的阻力越大,就说明你们取得的艺术成就越大!”
对于王天一老师和东方女子古筝新筝乐团的业绩,魏德栋教授如数家珍。从王天一老师古筝演奏教学理论的系统总结,到新筝演奏教学理论及演奏教学曲目的全面创立,从全国古筝艺术电视讲座,到全国新筝艺术电视讲座,从在20多个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王天一原创作品音乐会”,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业余教学中心的建立,到专业艺术院校300多名大中专学生的培养,他都能倒背如流。魏德栋教授对我们年轻人寄予厚望:教育我们不但要艺术精湛,还要品格高尚;不但要继承传统,还要大胆创新;不但要立足眼前,还要着眼未来;不但要提高音乐素质,还要提高全面素质。他说,只要你们继续努力,筝乐的美好前景一定是由你们创造的。
面对眼前这位一派大师风范的忠厚长者,我们有种特殊的尊敬之情;聆听了他的一番教诲,我们感到语重心长压力巨大。当时我们没有豪言壮语的表态,我们只是在心里默默地说,魏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的。
沈阳拜会——两位大师一往情深
2006年10月下旬,魏德栋教授从台湾打来电话,要来大陆拜会王天一老师。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很高兴。可按访问日程安排,没有到葫芦岛的计划,只有到沈阳的行期。王天一老师听说此日程安排后,决定到沈阳去拜会魏德栋教授。
记得那天沈阳的天气格外晴朗,我们正在沈阳音乐学院为学生们上课,接到王天一老师的司机打来的电话后,放下工作,驱车直奔魏德栋教授下榻的沈阳璟星宾馆。那天,我们在宾馆会客厅又一次亲眼目睹了两位筝乐大师的四只手紧紧握在一起,摇了晃,晃了摇,久久才松开。那场面似久别的战友,如盼聚的兄弟。
“你显得很疲劳,要注意身体啊!”魏德栋教授关切地说。
“你一年不停地各国各地的跑,也要多保重,年龄不饶人啊!”王天一老师深情地说。
听到他们真诚的话语,在场的我们也感到心里热乎乎的。
魏德栋教授拿出了我们访问台湾演出的光盘,转过身来对我们说,你们在台湾的演出轰动了台湾古筝界,尤其是王天一教授的表演绝对是一派大师风度。王天一老师在一旁忙说,过奖,过奖。然后他把脸转向了我们幽默地说:“你们千万可别给个棒锤就当针(真),魏教授是在鼓励咱们呢!”魏德栋教授听后哈哈大笑,然后认真地说:“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看过你们演出的人都受到了震撼!”
还没等我把光盘装进兜里,只看魏德栋教授又拿出两个精美的小盒,我们一眼就看出,这是在世界享有盛名的高山茶。魏德栋教授手指着茶盒对王天一老师说:“我知道你喜欢喝茶,这是我特意为你选的高山绿茶,这种茶提神养胃,很适合你夜间工作时饮用。”
王天一老师接过茶盒后吩咐他的司机李师傅,让他把车上的酒拿进来,王天一老师举着酒瓶对魏教授说;“这是我老家朝阳生产的‘凌塔酒’,这种酒早在50年代就被评为名牌酒,是李先念主席和陈毅元帅生前最爱喝的高度纯粮白酒。听说你来大陆,我专门回老家为你弄来的原浆窖酒,工作累了喝两盅,对身体有好处。”
两位大师的一往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同时也让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真才实学的人绝不会“武大郎开店”。
共铸辉煌——两岸筝家志存高远
台北正心筝乐团和东方女子古筝新筝乐团及两团的领班人都有着辉煌的过去,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绝对不是一种简单的巧合,而是两岸筝家志存高远的结果。
台北正心筝乐团在魏德栋教授的带领下出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方女子古筝新筝乐团在王天一老师的带领下也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两个团队都不约而同地将中华文化极大范围地推向了世界。魏德栋教授在文学、音乐、美术方面均有很深造诣,而王天一老师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大量音乐作品问世,80年代就已成为著名作家。他们在创造辉煌的古筝艺术之时,充分地证明了“筝的功夫在筝外”这一道理。魏德栋教授重视古筝理论研究,有12本专著问世,而王天一老师素有“著作等身”之美誉。魏德栋教授创作发表的古筝曲目100多首,而王天一老师也有大量的古筝新筝曲目发表。魏德栋教授先后研制出高音筝、双弦筝、倍低音筝等10多种新产品,而王天一老师将自己研制的中音筝、低音筝、倍低音筝使用到他创立的东方交响乐团之中。
台北正心筝乐团早在建团的上世纪70年代末就立下了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雄心大志,东方女子古筝新筝乐团在建团的上世纪90十年代初就提出让全球响起筝声的奋斗目标,这让我们想到了鸿鹄和燕雀。
在第二届中国筝岛国际艺术节理论研讨会上,台湾筝家和大陆筝家都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大家的共同观点是,团结起来,为把中华民族文化推向世界而共同努力奋斗。台北三芝国小校长廖春兰女士,黄明山、苏秀香、郭丽慧、朱嘉苓等老师都从艺术的高度进行了理论阐述。筝家们都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批评了妒贤嫉能搞窝里斗和借用手中的权力打击排斥异己等不和谐的恶劣现象。
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变革为我们营造了发展的环境。志存高远,胸怀博大的两岸筝家一定能相融互补,携手奋进,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再铸辉 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