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乐团动态

《中国日报》 筝韵酒香情----访青年古筝艺术家姜淼、王冬婉

发布时间:2014-08-05 10:57:41   来源:  作者:  点击:
 

  《中国日报》专访链接 http://heb.chinadaily.com.cn/article/renwuzhuanfang/2014-08-03/2739.html


2D257DEC28223FEF27629C5AD169F674.jpeg

筝韵酒香情   

 

——专访青年古筝艺术大师、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姜淼、王冬婉

 

 

 

几十年来,在昌黎人的不懈努力下,昌黎的葡萄酒产业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业绩。数十年的积淀,昌黎红酒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红酒文化已经逐渐成熟,不再是单纯的“酒”,而是以酒为载体,承载了文化的内涵。正因为如此,很多文人雅士都热爱昌黎出产的葡萄酒,也特别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秦皇岛昌黎国际葡萄酒节暨中华爱情节。在此次活动上,本报记者有幸采访到了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活动的青年古筝艺术大师姜淼和王冬婉女士。

 

姜淼现任中国东方乐团常务副团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王冬婉现任中国东方乐团副团长。二位大师均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多所艺术院校特聘教授,她们创作古筝新筝作品百余首,其中20余首被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隆重推出,出版过专著十余部,数十次参加中央电视台音乐节目的录制,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古筝新筝艺术讲座80余集。姜淼和王冬婉还曾受文化部派遣出访过50多个国家并举办音乐会百余场,曾受过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曾为美国、荷兰、韩国、丹麦、芬兰、爱尔兰、古巴等数十个国家的元首和政要做过专场演出。丰富的演出经验和对外交流经验,尤其是二位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使采访进行的非常顺利。

问:二位老师以前来过昌黎吗?有什么印象呢?

姜淼:我们来过昌黎,但都是带着任务来的,有时候是演出,有时候是讲学。不过来昌黎几次,都是在黄金海岸这边的培训中心,给一些国家部委举办的干部培训班讲传统音乐文化。因为时间所限,都没有到县城里去看看,非常遗憾。这次抽时间走了走,非常惊讶于昌黎的城市建设。这确实是个很有美感的县城,这样的县城在北方并不多见。这次也简单了解了一点昌黎的历史。韩愈韩昌黎这个是早就知道的,但李大钊在这里撰写《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史实还真是第一次了解,另外还知道了曹操就是在这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总之收获很大。昌黎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王冬婉:觉得昌黎是个很不错的县城,城市规划和一些建筑的风格挺有特点,有的建筑还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感,很难得。尤其是昌黎红酒产业让人惊叹,这里不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还有着勤劳的人民,在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瓶红酒,这个纪录很了不起。

问:想知道您平时喝红酒吗?对红酒应该是比较了解吧?

王冬婉:我很喜欢昌黎的红酒,觉得它不像白酒威士忌那样的高度酒那么烈,又不像啤酒那么淡,是恰到好处的一种酒。我这次也听说,昌黎是世界第七大海岸葡萄酒产区,我觉得名不虚传。

姜淼:我酒量不行,白酒肯定是不碰的,但有时候喝一点红酒。我去过世界上几个比较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比如法国的波尔多、意大利的托斯卡纳等,也都品尝过那些相对比较高端的酒庄酒,但不敢说有多了解。昌黎的红酒我也喝过,我参加过的很多对外活动场合都会用到昌黎出产的红酒,所以这次能来参加昌黎的国际葡萄酒节也很亲切。这次也品尝了几款昌黎的高品质红酒,我觉得不亚于波尔多等其他著名产区的。

问:这次二位老师到昌黎来,为此次国际葡萄酒节暨爱情节助演,有什么感想和大家分享吗?

姜淼: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样的一个活动。我觉得,把红酒和爱情放在一起真是天作之合,它们之间的感觉非常和谐。比如办婚礼,喝交杯酒,无论是用个扎啤杯子喝啤酒,还是拿个小酒杯来喝二锅头,都怎么看怎么别扭。但要是拿个高脚杯,拿个勃艮第杯喝红酒,就很符合婚礼气氛。我觉得,首先红酒的颜色就和玫瑰花一样,看到红酒往往就会想到爱情的象征——玫瑰。其次红酒杯相碰时,有点心形的感觉,碰杯也象征着心灵的碰撞与交流。

王冬婉:还有一点,我觉得红酒中那让人难以忘怀的香气中,也有着一丝酸涩,这和爱情的实质也非常吻合,所谓没有痛苦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红酒不能喝多喝醉,爱情也不能失去理智。所以,红酒和爱情真是太合拍了。能用我的音乐为这样的活动助兴是我的荣幸。

问:听了二位的古筝演奏,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都觉得非常陶醉。您认为,古筝音乐和红酒文化能有哪些结合之处?

 

姜淼:古筝作为古典艺术的代表,其实在内涵上和红酒有相通之处,甚至可以说是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非常合拍。虽然红酒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是舶来品,是西式生活的代表,但其实红酒是非常符合古代人文情怀的,尤其是和古筝有相得益彰之妙。宋代以前文人其实不喝像茅台、五粮液之类的烈性白酒,因为没有酒的蒸馏技术,所以很久以来喝的都是米酒黄酒,度数和红酒差不多。红酒丰满、绵长、富有韵味,这些特点非常像古筝。古筝也是这样,声音温和,旋律优美,韵律十足。二者在精神层面上是共通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古筝也和红酒有着足够多的共鸣。这次到昌黎来我了解到,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瓶干红酒。而研制干红酒的机缘,是因为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认为中国产葡萄酒质量太差,从美国自带了葡萄酒,并开玩笑说:中国缺乏红酒和时尚女人。这使红酒的研制更具备了那么一种争气的感觉。可以说,昌黎诞生的第一瓶红酒,是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是国际交流的产物。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在出国进行文化交流,或者为外国政要演奏时,不但要演奏中国传统的古筝名曲,还要用古筝来演奏当地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或者重要客人喜欢的音乐。比如,我陪同胡锦涛主席出访古巴,在卡斯特罗主席举行的欢迎晚宴上,不但为两位领导人演奏了中国古典名曲,还特别演奏了卡斯特罗主席特别喜欢的一首乐曲《关塔那摩的姑娘》。对于一个出访异国的音乐家来说,演奏异国风情的作品,不但是一种友好的表示,同时也是自身艺术能力的展示。所以说,古筝和红酒在爱国主义情怀方面,有着相通的地方。

王冬婉:红酒有三大欣赏元素:色、香、味——我这么说好像有点班门弄斧,但姑妄言之吧。红酒的颜色、香气以及味觉的合理搭配,才会给人以充分的愉悦和享受。古筝音乐的欣赏则可以概括为三大要素:音、韵、神,也就是说要有旋律,韵味和内涵,这才能是好的音乐。而作为一个演奏家,要能完美地表现出“音、韵、神”这三个要素,就要依靠三种语言:形体语言、音乐语言、表情语言。所以你看,在欣赏层面上,古筝艺术和红酒文化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它们虽然在表现形式、物质载体、欣赏方式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但都属于高级审美的范畴。品红酒是审美,欣赏古筝也是审美。在美学方面,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它们都有历史积淀,都有复杂的美学理念做支撑,都是多角度审美而非单角度审美。所以,我非常高兴在这样的一个活动上为大家演奏。这次来到红酒之乡,我也深受这里红酒文化的熏陶,被这里人民的热情所打动,接下来我准备创作以红酒文化为主题的古筝或新筝作品,为昌黎县的红酒文化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问:二位老师对昌黎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谈谈吗?

王冬婉:昌黎是个很有文化内涵的地方,这次来,我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了昌黎“四区五园驱动,三城六业崛起”的宣传展牌,觉得这个“红酒之城、碣石文化之城、旅游之城”的提法特别好。别的方面我不敢乱讲,但文化方面的东西我倒是有点自信,可以简单谈谈。

我去过几十个国家,走过起码一百个以上的城市,国内的城市也去过很多。很多外国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特点非常鲜明,而我国有些城市的建设,尤其是县城,就往往有点千人一面,城市文化上相对雷同,自己的风格不够突出。但昌黎关于“红酒之城、碣石文化之城、旅游之城”的定位显得别具一格,有自身的独特性,很有文化内涵,有品位,与打“西门庆故里”之类招牌的城市比起来简直是云泥之别。昌黎也是个千年古县,历史绝对不是包袱,而是财富。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大家对这个认识程度是不够的,总觉得那些古代留下来的东西破破烂烂,不如拆了建新的漂漂亮亮。这种观念在近些年有所改观,但认识上仍然不够深刻。有时候,文化往往要给商业开发,要给各种事情让路,这种做法并不是很合适的。有时候我们各级政府都会讲一句话:“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实这句话有些片面。现在很多时候,文化本身就会把经济戏唱得很好。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不是说有了钱才能去搞文化,搞文化本身就能有经济效益。我们曾经在辽宁搞过创吉尼斯纪录的古筝合奏演出,因为有了“吉尼斯纪录”这个新闻点,很快就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去当地考察项目,直接因为“吉尼斯效应”引来的资金就有十多个亿,后续又引来了多少资金我就不清楚了。当地政府部门都非常吃惊,他们组织各种海外招商会,成本要高得多,都没有这样的效果。要是再说远一点,比如美国的好莱坞、日本的动漫游戏产业,每年直接贡献几百亿美元甚至更多产值。

远的不多谈了,就说昌黎吧,我觉得昌黎在文化方面还是有大手笔大动作的。这次盛会上我见到了著名导演张惠中先生,我非常喜欢张导的作品,比如电视剧《乡村爱情》,比如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拜年》等。得知张导在昌黎花了3个月时间实景实名拍摄了一部央视大戏,并且在剧本上还充分体现了昌黎的葡萄酒文化和地秧歌等民俗文化。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件事情。我认为,这部戏的热播将直接给昌黎带来巨大的文化宣传效应,或者说是活广告文化广告,本身这部戏会吸引大量观众,这就是一笔无形资产,另外,潜在的投资者会因为剧集的热播而关注昌黎,继而引来资金和项目,这种推广效应和传播效果,哪怕在权威媒体做城市广告也比不了。这就是文化直接为经济做贡献的典范。昌黎是个历史积淀很深的地方,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以后会更加辉煌。

姜淼:昌黎有着得天独厚的韩愈文化、碣石文化、红酒文化等,应该进一步把这些文化发扬光大。在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上,还是要更加重视文化的位置,要让城市更加有文化底蕴。一个城市的灵魂,我认为最终是要体现在文化上,而不是有多高的楼多宽的路。比如我听工作人员介绍,昌黎现在打造的红酒文化产业,这应该说是挺好的一个方向。文化产业非常重要,尤其是对昌黎这样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打造文化产业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红酒本身就有文化属性,并不是单纯的饮品。我在巴黎卢浮宫,看到近三千年前的古希腊酒神雕像,那个神就是一手拿葡萄一手拿酒杯。以葡萄酒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也很多,这次来到昌黎,觉得昌黎也是非常重视提升红酒的文化内涵,比如这次这个葡萄酒节暨爱情节搞得就很好,文化味道就非常浓,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一方面,红酒作为爱情的载体,让爱情这个基本上是纯粹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有枝可依”;另一方面,爱情也为红酒增添了文化内涵,让红酒文化进一步升华。最后,我衷心希望这个节可以一直办下去,不但办下去,还应该越办越好,这一届是第15届,希望办到第50届时,我们还能来昌黎为大家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