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筝乐课堂 > 理论文章

如何在高难曲目的演奏中提高摇弦的弹奏质量—王冬婉

发布时间:2013-07-27 19:06:40   来源:  作者:王冬婉  点击:
 

            摇指在古筝演奏中分为扶腕摇弦和悬手摇弦、扶指摇弦,在新筝演奏中分为轻扶筝弦摇弦法,悬手摇弦法,轻扶筝码摇弦法,根据不同的弹奏手指分拇指摇弦、食指摇弦,和声摇弦,还有一些特殊效果的摇弦,根据摇弦时值的不同分为长音摇和短音摇弦,这些理论在由筝乐大师,新筝艺术之父,国家一级作曲王天一大师撰写的《古筝教学法》中有详细的理论讲解,这里我们主要针对常用的拇指摇弦进行讲解,这是摇弦的基础。

 

 

 摇弦技巧虽算不上高难弹奏技巧,但在古筝演奏中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练习方法不得当,使同学们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总结以下几点练习方法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认真练习:

 

 

 

 一是摇弦的认识。摇弦,是古筝产生持续音的主要手段。扶腕摇弦的弹奏要领是:右上臂稍往外支,肘部外张,右手掌的右掌根部位轻扶筝首板面,以手掌根部与古筝的接触点为支点,以腕部为主要的发力和运动中心,手呈半握拳状,食指捏住大指假甲根部,其余手指均呈半握拳状。初学筝的同学在学习摇弦时十分重视此技巧,练习起来十分用心,一旦稍加掌握就不再认真的练习,当学习到高难曲目时,摇指演奏的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就会感觉学这么多年琴怎么连摇弦都弹不好了,对于摇弦技巧还不以为然,同学们想想同样是摇弦技巧,在《小白杨》的控制、《乌苏里船歌》的控制、《春耕时节》的控制能同日而语吗,由于速度的变化,双手对位的变化和与前后技巧衔接的变化等等都使摇弦难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就像行走一样,对于我们是再简单不过的了,穿运动鞋行走,穿坡跟鞋行走,穿高跟鞋行走,走平路,走崎岖的山路,走泥泞的土路,同样是行走,不同的外界因素,给人不同的感受,摇弦也是如此。由于大家对摇弦技巧认识的不足,所以在摇弦的练习上有些不到位,无论是何等单一简单的技巧都要随着曲目难度的提高而提高弹奏质量,而不是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很多同学在曲目的完成度上和曲目的掌握上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达不到一流水平,其中细节就在于此。
 

 

 二是摇弦的姿态。有很多初学摇弦的同学会感觉摇弦时自己的右臂不够长,只有右肩倾斜才能完成摇弦弹奏,长此以往成了难以改正的难题,既影响美观又会造成手臂紧张而影响弹奏质量,此问题本来是在初期学琴的时候就很好解决的问题,由于不及时改正或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现在不但是学生甚至有很多知名院校的知名教授弹了一辈子的琴了还存有这样的问题,并且还录制教学示范光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产生此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掌握好重心和右手掌接触筝首面积过大,摇弦时过于追求摇弦的力度和密度造成的,这样会增加整个右手和手臂的负担,身体和右肩越是向右侧倾斜,右手掌根部就会越用力下按筝首,摇弦弹奏就会越紧张,导致摇指换弦吃力等问题,如果筝首是比较复杂的雕刻工艺还会损伤右手掌根部位,过重的摩擦使右掌根接触筝首的位置产生疼痛感,有的同学长期不正确的练习右手掌根接触筝首的部位有很大的筋包或是茧子,这都是由于重心掌握不正确造成的。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同学甚至是老师乃至是所谓的名师认为右肩倾斜不是问题,是正常的演奏姿态,不但自己不改正,还不纠正学生的问题,以至于弹奏高难曲目时身心疲惫,有乏累之感,正是由于错误的演奏姿态导致了错误的弹奏方法无形中增加了问题的严重性。正确的摇弦姿态是两肩放平,右手臂稍往外支,弹奏力度及身体重心集中在大指假甲尖,右手掌根部为支点,头正颈直,腰直背平,以自己最放松最自然的姿态进行弹奏,初学摇弦的同学以保证标准的手型和自然放松的姿态进行练习,不要急于追求摇弦的质量。王派筝法讲求一切回归于自然,只有自然的才是最美的,带着这样的心态去演奏,无论是欣赏还是聆听都会醉人醉己,不但是摇指如此,整个演奏的要求也是如此,演奏的心理状态很重要,首先要有一个放松和追求美的心态,不要总是像完成某项艰巨任务似的,王天一老师曾教导我们说在台下不要像演员,在台上要比演员还演员,所谓对“美”的追求是对内在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所弹曲目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恰如其分的表达,演奏时做到无他忘我,最自然最放松的展示自己最美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流露出自然的形体语言、音符语言及面部表情语言,比如说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姜淼演奏的由国家一级作曲、新筝艺术之父、筝乐大师王天一老师创作的我国首部新筝协奏曲《乌江悲歌》,她通过三种语言的运用,真实自然的诠释了一个历史人物悲剧的一生,演奏效果之震撼人心,沁人心脾,这,是对“美”的一种追求;当然“美”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赵勃楠的演奏虽没有夸张的形体语言,但以内心细腻柔美的气息和灵动纯净的音符语言诠释了对“美”的另一种表达。这是因为他们去掉了高难技巧的枷锁,以最自然的心境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所以学习王派筝法要能够真正体会王天一老师博大精深的筝乐理论,才能取得更加卓越的成绩,这也是王天一老师经常说筝的功夫在筝外的道理。

 

 

 

 

 

 三是触弦角度与假甲的佩戴。摇指弹奏时要求大指假甲平面触弦,为保证大指假甲触弦角度,手臂稍外支,但过犹不及,不可因为调整大指假甲触弦的角度而过分将手臂外支,可以通过大指小关节的弯曲变化来配合手臂随时调整大指假甲的触弦角度。古筝演奏中尼龙弦容易脱套的位置有接触筝码支点的部位,筝弦与前岳山最高点接触部位,再就是摇弦常用的位置,前两点是受外界因素影响,最后一点就是人为因素了,这正是因为大指与筝弦的接触角度没有调整好,由于假甲较薄,如果在摇弦过程中不是用大指平面触弦而是用假甲的侧面接触筝弦,经过反复的摩擦,长此以往就会损坏筝弦,因此练习摇弦时首先要调整好触弦角度。假甲的佩戴对于摇指也很重要,佩戴假甲时假甲稍向左侧倾斜,假甲尖露出大指一厘米即可,假甲尖不过于向左侧倾斜,要对准大指左侧指尖,多数情况下胶布缠于大指肉甲的上半部,胶布上边缘刚好盖住皮肤约2毫米(根据各人情况而定)。

 

 

 

 四是明确密度、动作幅度、力度的关系。在实际演奏中老师经常会要求学生加大摇弦的频率,但是在加大摇弦频率的同时,摇弦的力度也随之加大,随着摇弦时间的延长手臂而越发酸痛僵硬,与此同时老师又会强调摇弦力度有些过大,于是减小摇弦力度,但是摇弦频率也随之减小,并且在大段落的持续摇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控制摇弦的强弱变化,尤其是左手配以分解和弦等弹奏技巧时,摇弦弹奏显得生硬而不流畅圆滑,这些种种问题是因为摇弦的动作幅度过大和力度不集中在假甲尖的原因,因此我们要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摇弦动作幅度是保证摇弦密度的前提,摇弦力度是保证摇弦动作幅度的前提,同学们要分别进行摇弦密度,摇弦动作幅度,摇弦力度的练习。

 

 

 

 五是摇弦密度和动作幅度的练习方法。摇弦时每个托与劈的动作幅度减小了,摇弦的密度自然就会提高,因此我们首先要控制好摇弦的动作幅度,为保证假甲触弦的稳定,食指捏住大指假甲的位置要稍往指尖方向前移(这点必须要做到),靠近前岳山弹奏,先放慢托劈的弹奏速度,但要保证连续托劈弹奏时值的平均,每个托音与劈音的弹奏都要控制好动作幅度,托奏后大指假甲的背面(贴住肉指的一面)贴住所摇筝弦后再进行劈奏,劈奏后大指假甲正面贴住所摇筝弦后再进行托奏(必须做到),以此类推,也就是说托劈的动作幅度就是所摇筝弦的直径,通常有很多同学托劈的动作幅度为两根相邻筝弦的弦距,两者相比较前者更能有效的提高摇弦的频率;在控制摇弦动作幅度的同时不要加大摇弦的力度,哪怕摇弦的声音很微弱都没有关系,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针对某一技巧练习时,不要将所有的问题都在同一时间解决,这样哪个问题都解决不好,这里我们就强调托劈动作幅度的控制,对于力度和摇弦的密度我们先不做要求,但是无论练习任何技巧的任何方面我们都要保持高度放松的状态,这点是必须做到的前提条件,我们反复放慢速度用这种方法进行摇弦动作幅度的练习,使之成为顺其自然的演奏习惯,直到我们不在刻意的强调动作幅度时,也能轻松的达到弹奏要求,这时我们再逐渐加速托劈的弹奏,此时重心和注意力要完全集中在假甲尖部,右掌根一定要轻扶筝首(必须做到),经过认真持久的练习,摇弦密度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就不会出现我前面所说的问题了。

 

 

 

         六是力度的练习。将摇弦的密度与动作幅度练好以后我们再练习力度,在练习力度之前,先要找到力度集中在假甲尖的感觉,练习时,用大指假甲尖平面触弦,先不要急于弹奏,大指稍加力向身体的正前方施压筝弦,找到力度集中在假甲尖部的感觉,这点达到要求后在进行弹奏,练习时我们还是要先放慢速度进行练习,与前面练习不同的是,此处的练习是在保证动作幅度的前提下每弹一组托与劈的指法都要加大弹奏力度,此时右手掌一定要放松,不要向下按压筝首(注意观察自己的练习),这是紧张的表现,有时连自己也没有察觉,弹奏结束后就会顿时感觉手臂酸痛,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经过反复的加大力度弹奏练习,摇弦的力度会提高一个层次,当进行高密度摇弦时摇弦的力度就不要再刻意加大,以舒适放松为原则,经过科学系统的练习使摇弦基本弹奏力度增加,所以即使不用特殊加力弹奏,摇弦也会清晰流畅的,也就是说除各别的短音摇弦和特殊摇弦外,一般大段落的摇弦都无需特别加大弹奏力度。

 

 

 

七是悬手摇弦的练习。悬手摇弦是在扶腕摇弦的基础上进行练习的,扶腕摇弦的基本功越扎实,悬手摇弦完成的就越轻松,悬手摇弦技巧多用于短摇或音域较远的换弦弹奏,新筝的演奏等。悬手摇弦的弹奏要领是:在扶腕摇弦的基础上,右手掌离开所扶筝首板面,手腕放平,其基本手型与发力方法与扶腕摇弦基本一致,这种摇弦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是由于没有支点使摇弦不够稳定,对于摇弦基本功不扎实的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悬手摇弦练习时要控制好手腕不要塌,手腕放平、放松即可,摇弦过程中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假甲尖上(必须做到),而不是手腕,有时越是强调手腕的灵活,整个手部就越不稳定,这是由于过分强调手腕的动作而使手腕的动作幅度加大,影响了手部的平衡和稳定,使摇弦出现刮弦等问题,在悬手摇弦过程中要控制好摇弦的密度和动作幅度,摇弦时为保证力度的集中中指、无名指、小指都要自然弯曲,悬手摇弦如果是长音摇的话一般就会进行游摇(即摇弦过程中变换弹奏位置使之产生音色的变化)弹奏,也就是说游摇是必须采用悬手摇弦弹奏方法,开始练习悬手摇弦时密度无需过高,但要做到平均,尤其是换弦摇奏,以保证手部的平衡,悬手摇弦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手部的平衡,这一点做到了悬手摇弦也就掌握了。

 

 
       
 八是新筝摇弦的练习。新筝摇弦的练习最好先在左演奏区进行,由于左演奏区的弦距较窄,这就很好的控制了摇弦的动作幅度,在左演奏区练习时采取轻扶筝码摇弦法,这与古筝中扶腕摇弦的要求基本一致,在实际的演奏中也可用悬手摇弦,右演奏区可以采取轻抚筝弦摇弦法和悬手摇弦法,如果基本功允许的话右演奏区的弹奏可采取悬手摇弦,如果是时值较长的摇弦有助于游摇的运用,使摇弦的音色赋予丰富的变化,新筝中右演奏区弦距较宽,中置筝码的位置和筝弦的坡度等新筝的结构问题无形中会加大摇弦的动作幅度,使摇弦的音色和密度都不好控制,因此新筝对摇弦的基本功要求更高,要进一步强化摇弦的动作幅度和力度集中的练习,新筝摇弦的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出现音质嘈杂的问题,但每个托音与劈音的力度一定要集中(这是重点),这点在新筝上完成的难度要比古筝大,要认真的练习,不可忽视,这也是新筝摇弦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在新筝右演奏区采用轻扶筝弦摇弦法时要注意手部重心的掌握,右手掌根一定要轻扶筝弦,加大摇弦的密度时不要向下挤压筝弦,否则会出现筝弦走音的现象,更不要将右手掌扶在右侧转调器上,这会使滑动变音器移动位置,影响音准,右演奏区基本摇弦位置是在中穿线孔上方,左演奏区基本摇弦位置是距中置筝码约三指远。

         
注:“密度”与“频率”通指对摇弦效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