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艰难拼搏天酬勤
他下过乡,当过工人,在地方和部队从事过专业文艺工作,后来一直在党政机关任职。他刻苦地自学,争分夺秒地积累知识,政治、文学、音乐、教育无所不涉猎。他克服重重困难,排除艰难险阻,终于感动上苍,让他走进了希望之门,成就了他的梦想。他除了荣任乡、县、市党政领导职务和省级、国家级群团组织、专业协会领导职务之外,还摘取了作家、作曲家、教育家、古筝家、筝乐大师、新筝艺术之父桂冠。正是:艰难拼搏千般苦,世态炎凉人不古。苍天开眼成大业,惊闻三人未成虎。
王天一大师22岁时凭借一篇文字隽永的文章和优美的琴声考入部队文工团,从事专业小提琴演奏工作(1973年)。




王天一很崇尚欧阳修的“三上”精神,他从不放过火车上、飞机上、枕头上的可利用时间,很多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就是在火车上、飞机上完成的,著名的新筝与钢琴曲《威尼斯之夜》就是他在水城威尼斯的游船上谱成的。左图为他在火车上与夫人陆艳春校稿的情景,右图为他与夫人在芬兰下塌的宾馆核对手稿的情景。





王天一大师坚持不懈地操筝弹琴,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创立了影响巨大的“王派筝法”。

王天一大师为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题词:中西文化相融互补;为大型人物报告文学集题词:龙城自古出英烈,燕都今朝涌人杰;为文化部人才中心编辑出版的《艺术中国》题词:团结起来,为让全球响起筝声而努力奋斗。

王天一大师的多篇报告文学作品在《人民文学》和《传记文学》上连续发表后,造成广泛影响,使他成为早期加入中国作协的知名作家。王天一大师的报告文学《情感的呼唤》在1994年《人民文学》第8期上发表,《大地不会忘记》在《人民文学》创刊特刊上发表,引起文学界的极大关注。


王天一大师的古筝原创作品《故乡行》《春耕时节》《喜奔那达慕》《赶集路上》和新筝原创作品《乌江悲歌》《威尼斯之夜》《布达佩斯之春》《晨曦原野》等由中国精品音乐电视制作中心分别在中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匈牙利等国家现场取景摄制,并在相关国家电视台播出,后由九州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王天一大师的古筝原创作品《故乡行》《春耕时节》《赶集路上》《喜奔那达慕》早在1992年就被评定为中国古筝名曲,并被收录到由阎黎雯主编的、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筝名曲荟萃》一书。此书深受欢迎,多次重印。

王天一大师的原创作品古筝与钢琴协奏曲《故乡行》《赶海的姑娘》和原创作品新筝与钢琴协奏曲《乌江悲歌》《威尼斯之夜》分别被收集到《两岸三地古筝名家音乐会上演作品集》《古筝教学法》《新筝教学法》《中国古筝考教程》《中国新筝考教程》等书籍中。





全国大型综合人物期刊《建设人》在2007年第2期的封面上刊登了王天一大师的巨幅照片,并配文介绍他的创新创业成就,尊称他为新筝艺术之父。封面上的图片为王天一大师出任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东方交响音乐会”指挥时向观众谢幕的情景。

王天一大师于1984年相继出版了多部儿童教育专著,在全国引起轰动。中国儿童教育泰斗孙敬修在北京会见了他,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了会见实况,将王天一作为有成就的儿童教育家向全国推出。

王天一大师弟子众多,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16个国家、地区。他的古筝新筝专著共发行了十多万册,按他的古筝新筝理论学习古筝新筝演奏的人达三十多万人,其中成就比较突出的有古筝国家一级演奏员姜淼、王冬婉、赵勃楠、王晓红和古筝副教授陈古音及古筝讲师马娜,她们曾先后荣获全国古筝和新筝大赛青年专业组冠军,均进入全国十大古筝教育家、演奏家行列。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成名的王天一结交了很多文学艺术界的朋友,如中国文联主席、国家文化部副部长、著名词作家周巍峙,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诗人艾青,中国作协党组书记、著名作家玛拉沁夫,国家文化部副部长、著名词作家陈晓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歌唱家吴雁泽,中国著名作曲家秦咏诚、铁源、李序、晓丹、付晶,著名导演谢铁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著名歌唱家谢莉斯、毛阿敏、董文华等,他们共商文艺改革大计,研讨创新发展新思路。


王天一的业绩得到很多国家领导人和名家大师的称赞,李岚清、彭珮云、王光英、曹正、时乐濛、陈晓光、付庚辰、徐沛东、刘文金、秦咏诚、铁源、欧阳中石等为他题词以表祝贺。



王天一大师深得中国古筝泰斗曹正赞赏,他专门为王天一题词:筝乐之家、筝友之家。